
“十三五”期間,水更清天更藍的目標如何實現?昨天,南京 部門發布《南京市“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草案(以下簡稱規劃),排定未來5年環境治理清單:十項約束性指標,為環境治理劃定“硬杠杠”。從天到地,水質、“氣質”、土質,三質均要大幅提升;人們很關心的“藍天指數”即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的天數比例,要從“十二五”末的64.4%,提升到2020年的72%,城市重污染天氣力爭減少20%;明確工業污染土地修復前不得用于住宅及與人體健康高度相關的開發。
現狀:空氣質量達到二級以上標準的天數也就是市民俗稱的藍天,是考核環境質量很通俗的指標。昨天發布的規劃草案顯示,灰霾天氣天數占比較大,PM2.5超標嚴重,重污染天氣時有發生。2015年,南京全市PM2.5年均濃度為57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26.9%,降幅居江蘇省首位;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天數的比例達到64.4%,比2013年的55.3%提高了9.1個百分點。
未來:南京市“十三五”環境保護主要指標中提到,到2020年,PM2.5年均濃度要降低到45.6微克每立方米。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的天數比例,提升到72%。南京將強化應急預警和區域聯防聯控,到2020年,城市重污染天數力爭減少20%。
強化措施:嚴控揮發性有機物。開展重點園區揮發性有機物監測監控體系建設,推進石化、有機化工、表面涂裝、包裝印刷、人造板制造等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查與綜合整治,多方面推廣“泄漏檢測與修復”技術,完成重點化工園區(集中區)和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源整治工作。到2020年,重點行業VOCs排放總量削減10%以上,家具制造、工程機械制造、電子設備制造、汽車制造等表面涂裝行業水性、高固體份、UV涂料等 型涂料使用率達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