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涂料的基本概念
1.1 涂料基本概念
涂料是指一種涂覆在物體(被保護和被裝飾的對象)表面并能形成牢固附著的連續保護薄膜的物料之總稱,起裝飾和保護功能的物質,在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人均年使用涂料量是一個國家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
涂料既可以是無機物的,如:搪瓷釉、電鍍銅、電鍍鎳、電鍍鋅、水泥等。也可以是有機的,如大多數有機高分子材料。公司目前生產的油性漆、建筑涂料均采用有機高分子材料做粘結物,故我們的討論均是有機高分子涂料。
1.2 涂料的作用
涂料經過施工涂覆于物體表面,通過形成不同性質的涂膜起到保護、裝飾和其他作用。
1.2.1 保護作用
物件暴露在大氣之中,受到氧氣、水分等的侵蝕,造成銹蝕、木材腐朽、水泥風化等破壞現象。在物件表面涂以涂料,形成一定的保護膜,能夠阻止或延遲這些破壞現象的發生和發展,使各種材料的壽命得以延長。
1.2.2 裝飾作用
不同材質的物件涂上涂料,可得到五光十色、絢麗多彩的外觀,起到美化人類生活環境的作用。
1.2.3特殊功能作用
涂料除了具有以上保護和裝飾作用以外還具有許多特殊作用如有防霉、防靜電、防結露、防污、防腐、防輻射以及導電性、潤濕性、遠紅外放射性等功能。所以涂料在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3涂料的組成和分類
1.3.1 涂料組成
不論涂料的性能、形態和用途如何其基本組成可以表示為下表所示:
其中作為主要成膜物質的樹脂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涂料的很終的物理機械性能,主要取決于主要成膜物質的性質。
1.3.2 涂料的分類
涂料發展到今天,可以說是品種繁多,用途十分廣泛,性能各異。涂料通常有以下幾種分類方法:
① 按涂料的形態:水性涂料、溶劑性涂料、粉未粉涂料、高固體分涂料
② 按施工方法:刷涂涂料、噴涂涂料、輥涂涂料、浸涂涂料、電泳涂料
③ 按施工工序:底漆、中涂漆(二道底漆)、面漆、罩光漆等。
④ 按功能:裝飾涂料、防腐涂料、導電涂料、防銹涂料、耐高溫涂料、隔熱涂料、防火涂料、防霉、防結露等。
⑤ 按用途:建筑涂料、汽車涂料、飛機涂料、家電涂料、木器涂料、橋梁涂料、塑料涂料、紙張涂料。
從用途分類中可以看出,建筑涂料只是涂料類型中的一個類別,它是指涂裝在建筑構件上的涂料,包括內墻、外墻、地坪、天花等,有水性涂料,也有油性涂料,粘結物有有機物、無機物、改性復合等。乳膠漆只是水性的并用有機物作粘結物的一種建筑涂料。
1.4 涂料與漆的區別與聯系
關于“涂料與油漆”的話題雖已談論了多年。至今仍未有一個統一、科學、規范的界定。業內對“涂料”與“油漆”理解一直是統一的,然而在國家標準的術語條款中只有“涂料”的術語標準。而無“油漆”或“漆”的術語標準。而外界對“涂料”與“油漆”的理解多不像業內那樣,他們常常把兩者分割開來,認為“涂料”不同于“油漆”,是兩類不同的產品。
業內與外界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認識不但造成商品性質的混亂,也造成行業性質的混亂。更有甚者,據說有些地方政府將“油漆”按易燃易爆危險品予以嚴格控制,而“涂料”不以危險品加以管理。于是,一些新建的油漆廠家開始鉆政策的空子,明明生產的是溶劑型漆,但建廠取名時不命名“油漆廠”,而命名為“涂料廠”或“特種涂料公司”等。這實在是因為基本概念的混亂造成的管理上漏洞。
有人認為涂料是水性涂料,是低檔涂料,而油漆是高檔的,其實是一種錯誤理解,舊時涂料稱油漆,因為早期的涂料主要是以油脂和天然樹脂為主要原料。
隨著科學進步,各種合成樹脂廣泛用作涂料的主要原料,使油漆產品面貌發生根本變化,再叫油漆已不恰當,故統稱涂料。涂料所包含內容很廣,包括傳統油漆,也包括以各類合成樹脂為主要原料生產的溶劑型涂料和水性涂料。
那么厲害版本是怎樣定義“涂料”與“油漆”的呢?國家標準(GB5206.1)在色漆和清漆詞匯標準的基本術語中“涂料”是被這樣定義的“涂于物體表面能形成具有保護、裝飾或特殊性能(如絕緣、防腐、標志等)的固態涂膜的一類液體或固體材料之總稱。早期大多以植物油為主要原料,故有‘油漆’之稱,F合成樹脂已大部或全部取代了植物油,故稱為‘涂料’。
它們的英文分別為coating 和paints,二者差別不大,可相互使用,前者似乎含有更多科學的成分,在現代科技和工業領域的意義更廣些。但實際過程中,許多稱謂都帶有習慣性,如:乳膠漆、底漆、面漆。
2、評價涂料性能優劣有哪幾項指標
考察一種涂料的優劣,一般需對下述性能作綜合評價:
2.1涂料制造和儲存性能
(1) 粘度:涂料的粘稠程度及流變性的表征,乳膠漆一般用KU表示。
(2) 密度:在規定的溫度下,單位體積涂料的質量,常用單位千克/升(Kg/L)。
(3) 固體含量:涂料所含有的不揮發物質的量,一般用不揮發物質的質量百分數表示,也可以用體積百分數表示。
(4) 細度:涂料中顏填料及乳膠粒子的粒徑大小,是顏填料在涂料中分散程度的一種度量,以微米(μm)表示。
(5) 儲存穩定性:在規定的條件下,涂料產品抵抗其存放后可能產生異味、變稠、結皮、返粗、沉底、結塊、干性減退、酸值升高等性能變化的程度。
沉淀分層狀況:涂料在儲存過程中是否出現沉淀、分層、結塊、絮凝、固化等情況。
抗凍融穩定性:這是一項乳膠漆的重要考核指標,是指水性漆經受冷凍和隨后融化(循環試驗)后,保持其原有性能的能力。
國家標準規定:涂料在-5℃(16小時)和+23℃(8小時)循環貯存三次,仍保持其原有性能不變才算合格。
2.2涂膜性能
A .外觀
涂膜干燥后目視檢查,如漆膜平整、均勻、無針孔、無縮孔、無流掛、無明顯刷痕、顏色與標準色差異不明顯、光澤符合要求,即視為外觀合格;
B.干燥時間
指觸干也稱表干時間,是指施工后,用手指輕觸涂膜表面而不粘手的時間。由于空氣中懸浮著許多塵埃,它不斷地落下又不斷地飛揚,當涂膜表面未達以指觸干時,塵埃落上去后就會粘在涂膜上面而影響外觀效果。因此表干時間越短,就越能減少落塵的污染,也可大大地降低流掛的發生。但表干太快,將影響流平效果。
指壓干是指用手指用力壓觸涂膜表面而不留下指紋所需要的時間。一般達到這個階段時,被涂物(家具)可輕輕搬運至其他地方。
實干是指漆膜達到了很高硬度所需要的時間。影響干燥速度的一個很主要因素是溫度。溫度越高,干燥越快。但溫度過高又會導致其他弊病。涂料施工后就要等它干結成膜,一般來說,其時間越短越好。
C.遮蓋力
漆膜遮蓋底材表面顏色的能力;由于乳膠漆的干膜遮蓋力與濕膜遮蓋力是不一樣的,因 此乳膠漆中以對比率來表示。
D.對比率
施涂于規定反射率的黑色和白色底材上的同一漆膜(干膜)的反射率之比。
對比率 = 黑色底材上漆膜的反射率/白色底材上漆膜的反射率
對比率為1表示遮蓋力很好;當對比率≥0.98時,可認為該涂層
已完全遮蓋底材;國家標準乳膠漆的對比率為≥0.90。
E.光澤
涂膜表面的一種光學特性,以其反射光的能力來表示;
涂膜的光澤可分為:
高光:90 - 100 (High glossy)
有光:60 - 89 (Glossy)
半光: 30 - 59 (Semi-glossy)
絲光: 11 – 29(Semi-matt(Silk)
平光:6 – 10(Matt)
全無光:0 –5(Full-matt(flat))具體分類見下表:
F.其他指標
1)附 著 力:涂膜與基材之間結合的堅牢程度;
2)柔 韌 性:漆膜隨其底材一起變形而不發生損壞的能力;
3) 耐擦洗性:在規定條件下,漆膜用洗滌介質反復擦(刷)洗而保持其不損壞的能力。
4) 耐 水 性:涂膜浸泡于去離子水中的受耐性;
5) 耐 酸 性:涂膜浸泡于酸性物質中的受耐性;
6) 耐 堿 性:涂膜浸泡于飽和的石灰水中的受耐性;
7) 防 霉 性:漆膜抵抗霉菌在其上生長的能力;
8) 耐溫變性:漆膜經受冷熱交替的溫度變化而保持其原性能的能力;
9) 耐污染性:涂膜耐污染的能力,用測定漆膜白度損失率表示。損失率越小,耐污染性越好;
10) 耐氣候性:涂膜受大氣中的光、熱、臭氧、紫外線的作用下,涂層抗開裂、脫落、粉化、褪色、保光等的能力;
11) 透 汽 性:漆膜透過水或水蒸汽的能力。
2. 3涂料施工性能
涂料施工性能是否良好,一般是指涂料是否易于施涂(刷、噴、滾),易流平,不出現流掛、起皺、縮邊、滲色、咬底、干性適中、易打磨、重涂性好以及對施工環境要求低等。
(1) 氣味:指涂料在使用過程中所散發出來的氣味;
(2) 刷 涂 性:涂料刷涂的難易程度;
(3) 流 平 性:施涂后的濕漆膜能夠流動而消除涂痕,并且在干燥后能得到均勻平整的漆膜的程度;
(4) 搭 接 性:涂料在分段施工中會出現各段之間的搭接,搭接性即指在搭接處涂料的相互溶合,流平的能力;
(5) 重 涂 性:同一種涂料進行多層涂覆的難易程度與效果;
(6) 抗流掛性:在垂直面施工時,涂料防止由于漆膜過厚等原因,在漆膜干燥之前發生局部流淌,形成邊緣形狀過厚的不均勻涂層的能力.
(7)立體花紋成型性:對于立體花紋飾面涂料,考核其施涂干燥后是否能形成所需的立體花紋效果。
3、涂料的組成及各組成的特點
3.1成膜物質
成膜物質是組成涂料的基礎,它具有黏結涂料中其它組分形成涂膜的功能。它對涂料和涂膜的性質起決定性的作用。
涂料成膜物質具有的很基本特征是它能經過施工形成薄層的涂膜,并為涂膜提供所需要的各種性能。它還要與涂料中所加入的必要的其它組分混溶,形成均勻的分散體。具備這些特征的化合物都可用為涂料成膜物質。它們的形態可以是液態,也可以是固態。
3.2顏料
顏料是有顏色的涂料即通稱色漆的一個主要組分。顏料使涂膜呈現色彩,并使涂膜具有一定的遮蓋被涂物件表現的能力,以發揮其裝飾和保護作用。顏料還能增強涂膜的機械性能和耐久性能。
顏料按其來源可分為天然顏料和合成有機顏料兩類。
按其化學成分可分為無機顏料和有機顏料。
按其在涂料中所起的作用可分為著色顏料、體質顏料、防銹顏料和特種顏料。
3.3助劑
助劑也稱為涂料的輔助材料組分,它是涂料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它不能單獨自己形成涂膜,它在涂料成膜后可作為涂膜中的一個組分而在涂膜中存在。
根據助劑對涂料和涂膜的作用,現代涂料所使用的助劑可分為以下4個類型:
1) 對涂料生產過程發生作用的助劑,如:消泡劑、潤濕劑、分散劑、乳化劑等。
2) 對涂料貯存過程發生作用的助劑,如防結皮劑、防沉淀劑等。
3) 對涂料施工過程發生作用的助劑,如:催干劑、流平劑、防流掛劑等。
4) 對涂料涂膜性能發生作用的助劑,增塑劑、消光劑、防霉劑、阻燃劑、防靜電劑、紫外光吸收劑等。
3.4溶劑
溶劑是為使液態的涂料完成施工過程所必需的一類組分。溶劑組分的作用是北朝鮮涂料的成膜物質溶解或分散為液態,以使易于施工成薄膜,而當施工后又能從薄膜中揮發至大氣中,從而使薄膜形成固態的涂膜。溶劑組分通常是可揮發性液體,習慣上稱之為揮發分,F代涂料的溶劑包括水、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
4、涂料的命名
為了簡化起見,在涂料命名時,除了粉末涂料外仍采用"漆"一詞,以后的具體敘述時,各涂料品種也稱為漆,在統稱時仍用"涂料"一詞。涂料命名原則規定如下:全名=顏料或顏色名稱+成膜物質名稱+基本名稱。
若顏料對漆膜性能起顯著作用,則用顏料名稱代替顏色名稱。如環氧鐵紅底漆
對于某些有專業用途及特性的產品,必要時在成膜物質后面加以闡明。
4.1 涂料的編號(代號:非涂料專業人士跳過)
1). 涂料
涂料型號由三部分組成, 部分是成膜物質,用漢語拼音字母表示;第二部分是基本名稱,用兩位數字表示;第三部分是序號,以表示同類品種間的組成、配比或用途的不同。這樣組成的一個型號就只表示一個涂料品種而不會重復。
2). 輔助材料
輔助材料分的型號分兩個部分, 部分是輔助材料種類,第二部分是序號。3). 基本名稱編號原則
涂料基本名稱編號原則是采用00-99二位數字來表示。00-O9代表基本品種;10-19代表美工漆;20-29代表輕工用漆;30-39代表絕緣漆;40-49代表船舶漆;50-59代表防腐蝕漆等等。
5涂料的術語
1.發渾:清漆、清油或稀釋劑由于不溶物析出而呈現云霧狀不透明現象。
2.增稠:涂料在貯存過程中,通常由于稀釋劑的損失而引起的稠度增高現象。
3.絮凝在色漆或分散體中形成附聚體的現象。
4.膠化:涂料從液態變為不能使用的固態或半固態的現象。
5.結皮:涂料在容器中,由于氧化聚合作用,其液面上形成皮膜的現象。
6.沉淀:涂料在貯存過程中,其固體組分下沉至容器底部的現象。同義詞:沉底;沉降。
7.結塊:色漆中顏料、體質顏料等顆粒沉淀成用攪拌不易再分散的致密塊狀物。
8.有粗粒涂料在貯存過程中展現出的粗顆粒(即少許結皮、凝膠、凝聚體或外來粗粒)。
9.返粗色漆在貯存過程中,由于顏料的絮凝而使研磨細度變差的現象。
10.發花含有多種不同顏料混合物的色漆在貯存或干燥過程中,一種或幾種產料離析或浮出并在色漆或漆膜表面集中呈現顏色不勻的條紋和斑點等再象。
11.浮色發花的極端狀況。
12.起氣泡涂料在施涂過程中形成的空氣或溶劑蒸氣等氣體或兩者兼有的泡,這種泡在漆膜干燥過程中可以消失,出可以長久存在。
13.針孔一種在漆膜中存在著類似于用針刺世的細孔的病態。
14.起皺漆膜呈現多少有規律的小波幅波紋形式的皺紋,它可深及部分或全部膜厚。
15.桔皮漆膜呈現桔皮狀外觀的表面病態。
16.發白有光涂料干燥過程中,漆膜上有時呈現出乳白色的現象。
17.流掛涂料施于垂直面上時,由于其抗流掛性差或施涂不當、漆膜過厚等原因而使用權濕漆膜向下移動,開成各種形狀下邊緣厚的不均勻涂層。
18.刷痕刷涂后,在干漆膜上留下的一條脊狀條紋現象。這是由于涂料干燥過快,粘度過大,漆刷太粗硬,刷涂方法不當等原因使漆膜不能流平而引起。
19.縮孔漆膜干燥后仍滯留的若干大小不等、分布各異的圓形小坑的現象。
20.厚邊涂料在涂漆面邊緣堆積呈現脊狀隆起,使干漆膜邊緣過厚的現象。
21.咬底在干漆膜上施涂其同種或不同種涂料時,在涂層施涂或干燥期間使其下的干燥膜發生軟化、隆起或從底材上脫離的現象(通常的外觀如起皺)。
22.滲色來自下層(底材或漆膜)的有色物質,進入并透過上層漆膜的擴散過程,因而使漆膜呈現不希望有的著色或變色。
23.表面粗糙漆膜干燥后,其整個或局部表面分布著不規則形狀的凸起顆粒的現象。
24.積塵干漆膜表面滯留塵垢等異粒的現象。
25.原漆變色:涂料在貯存過程中,由于某些萬分的化學或物理變化或者與容器發生化學反應而偏離其初始顏色的現象。
26. 變稠:色漆在貯存過程中,由于組分之間發生化學反應而引起的稠度增高(不一定增加到不能使用的程度),體積膨脹的現象。同義詞:變厚;發脹。